建设国际化、专业化的技术转化基地,实现科研成果与产业转化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无缝对接。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平台机构!

——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愿景目标

电话:0756-3616572 邮箱:ziat@ziat.ac.cn 珠海市高新区哈工大路2号龙园智慧园5栋

版权所有(C)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珠海 粤ICP备17109044号 粤公网安备 44049102496415号

谣言:淡水鱼能传播新冠肺炎

来源:
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2020/06/22 09:59

 

谣言:

网传不要吃淡水鱼,因为很多地方有厕所搭在鱼塘上或者在鱼塘洗便桶的习惯,现已确认粪口传播病毒了。

 

辟谣:

最近有传言称由于有些地方“厕所搭在鱼塘上或者在流经鱼塘的水中清洗便桶”,所以养出来的淡水鱼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甚至通过餐桌传染给食用者。

 

我们考虑最极端情况:首先,有携带病毒的粪便被排放到鱼塘中,一部分留在水中,一部分被鱼吸收。存于水的部分因目前没有研究表明是否还存在感染能力,而且不会直接接触到消费者,因此不做讨论。

 

其次,被鱼吸收的病毒是否能通过鱼传染给人呢?病毒的感染通常有一定宿主范围和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新型冠状病毒是乙型冠状病毒属的种类,乙型冠状病毒成员主要感染人类及其他哺乳纲的动物,为恒温动物。淡水鱼类属于鱼纲的动物,为变温动物。鱼类和人类在分类地位上差异很大,而且体温差异也很大。人类的正常体温是36 ℃左右,新型冠状病毒已经适应这个温度进行感染和繁殖。但是在36 ℃水温下,很多淡水鱼都无法生存。因此,淡水鱼类不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在食用淡水鱼时,推荐高温蒸煮,因为新冠病毒经56°C高温蒸煮30分钟即可灭活,所以即使鱼体或表面仍有病毒,经过最后的烹饪步骤也可以“高枕无忧”了。

 

但别忘了在处理过食材后也要洗手消毒!

 

辟谣专家:

林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水产动物疫病监测与综合防控团队首席科学家

复核专家:徐钢春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研究员

科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