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全面消除病毒性肝炎,新发慢性乙肝和丙肝减少90%。
近些年来我国乙型肝炎增量变小,但仍面临巨大的存量。北大医院王贵强教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切断乙肝传播途径,积极预防,积极治疗是消除乙肝的有效方法。
认识乙肝传播途径
一般来讲,乙肝传播有母婴传播、血制品接触,性传播,不规范医疗行为等几种途径。
“不规范的医疗行为也会传播乙肝”,王贵强教授特意强调,“乙肝主要经过血液和体液传播,乙肝病毒无法进入正常的皮肤粘膜、消化道粘膜,一些医疗行为比如纹眉,打耳洞,修脚,打耳洞,割双眼皮,纹身,补牙等,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规范,导致皮肤破损,就可能导致乙肝传播。目前中医针灸用具也已经强调一人一套针具,不能重复、互用。“
注射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疫苗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最有效、最积极的手段。目前我国新生儿出生即接种乙肝疫苗,15岁以下儿童查漏补种。
乙肝疫苗明确具有保护性,打了疫苗出现抗体以后,终生免疫。王贵强认为,我国应进一步强化乙肝疫苗接种,同时他建议高危人群也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吸毒人群、透析人群,经常与血制品接触的人群。
一般人群需不需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学术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王贵强认为,有条件的成年人,如果乙肝是阴性,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应该接种乙肝疫苗。打了乙肝疫苗以后,既减少了被感染的风险,也减少了对乙肝病人的歧视,从预防来讲,接种乙肝疫苗有积极意义。
药物治疗进展快
乙肝目前还不能治愈,临床上一般通过药物规范治疗,控制疾病进展。
慢性肝炎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通过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使用核苷酸类似物以及干扰素这两类药,可以有效的阻止病情向肝硬化肝癌进展。
2019年12月我国更新了”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在这个指南里,我国对乙肝的治疗采取了更积极的态度,扩大了慢性乙肝治疗的适应症。
王贵强强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害性明确。乙肝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目前是非常重要的疾病负担。在目前排在前10名的单病种里面,肝癌排在第6位。通过抗病毒治疗,控制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第二,治疗乙肝药品的副作用安全可控 。第三,此版指南中推荐的都是强效低耐药药,耐药风险低,因此这一版指南大大放宽了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治愈乙肝的药物何时面市?王贵强告诉记者,“目前在研的乙肝药物非常多,有的针对病毒和靶点,有的针对免疫调节,但都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另据记者了解,治愈丙肝的药物已经上市,未来治愈乙肝的药物也会有望研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