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化、专业化的技术转化基地,实现科研成果与产业转化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无缝对接。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平台机构!

——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愿景目标

电话:0756-3616572 邮箱:ziat@ziat.ac.cn 地址:珠海市高新区哈工大路2号龙园智慧园5栋

版权所有(C)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珠海 粤ICP备1710904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49102496415号

媒体报道

从清华、华工到中科院,新型研发机构背后频现“科技大款” “尖兵连”加速掘金“创新富矿”

来源:
南方日报 何丽苑
2017/07/20 19:28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下称“深圳先进院”)与珠海市政府共建的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下称“珠海先进院”)正式揭牌,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的版图中再添一名重量级成员,珠海也由此与国内科研创新能力最强的中科院“牵手”。

以珠海先进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被称为创新驱动的“尖兵连”,对集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是珠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包括中科院在内的科研院所、高校是国内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款”“创新第一富矿”。

在珠海,新型研发机构与“科技大款”的“联姻”逐步增多。除了珠海先进院外,清华科技园、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研究院、中大创新谷、省科学院珠海三大研究所等新型研发机构(或孵化器),也分别与清华大学、省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科技大款”合作,加快对接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的“创新富矿”,引进人才、技术、项目、资本等创新资源,成为珠海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支撑。

●何丽苑

现象

知名院所和高校“来了一拨”

虽然只是“新成员”,但珠海先进院牵手的深圳先进院,来头不小。

截至去年年中,深圳先进院累计孵化企业近500家,自身资产高达65亿元,在深圳乃至全国都是排名前列的新型科研机构。

这样的“江湖地位”,与其背后的中科院紧密相关。

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其在全国科技创新领域中的首要地位,不言而喻。

而通过与深圳先进院的合作,中科院的创新资源,也将辐射至珠海。

“未来,珠海先进院也将充分利用中科院的创新资源,在中科院的品牌效应下,打造成国内一流科技成果、创新人才与珠海本地主导产业转化对接平台,以及国际先进技术及高端人才的引进吸收平台。”珠海先进院副院长陈一立介绍。

类似中科院这种“科技大款”,在珠海还有不少。

唐家湾畔美丽的滨海边上,从港湾大道上可以清晰看见清华科技园的办公楼,园中的清创中心,是全市目前重要的新型研发机构。

清华大学是国内知名的高校,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实力不容置疑。依托清华大学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清华科技园正着力打造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为一体的创新孵化体系,实现战略新兴产业的集聚。

往珠海西边走,斗门、金湾、高栏的新型研发机构,同样有“大咖”的身影。

位于富山工业园的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背靠的是广东名校——华南理工大学,该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成效位居国内前列。去年,华工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连续获批建设“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国家级众创空间”“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生物医学传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个国家和省级平台,成为目前珠海同获以上四个平台的唯一一家创新单位。

位于国家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中大创新谷产业孵化器目前已投入使用,63家企业已入驻中大创新谷,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个。

另外,正在加快建设的广东省科学院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研究所、航空航天装备技术研究所和生物医药技术研究所,依托的则是省科学院的科技支撑和创新资源,努力提升珠海航空航天、海工装备等产业的创新能力。

“源头创新能力相对不足是珠海创新的短板之一。以新型研发机构为平台,借力知名院校、高校的创新资源,建立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有利于为珠海的创新驱动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再齐说。

效应

引进成果多了 技术变现快了

近年来,珠海一直着力推进在珠高校的转型发展,但与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相比,在珠高校的源头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不多仍是短板。

依托新型研发机构这一平台,珠海得以与国内知名的科研机构、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对接背后的丰富创新资源,其效果正在显现。

从去年底至今,珠海解码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涛一直忙着市场推广的事宜。进驻珠海清华科技园短短两年,华信的主打产品——第四代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成功并推向市场,这位海外博士及其团队建设的全市首家第三方医学检验所也将很快开业运营。

“由我们研发的第四代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填补了华南地区的市场空白。”杨海涛称,凭借其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基因芯片技术,珠海解码医学近两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同样是在清华科技园,珠海立潮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呼吸式建筑玻璃光显幕墙技术,正通过新型产品推向市场。立潮科技副总经理梁小娅称,从投资落户到技术研发、再到形成产品和市场推广,立潮仅花了半年多时间。

珠海解码医学与立潮的快速发展,与清华科技园高效的资本运作、人才引进和平台交流不无关系。

清华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清华大学及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资源优势,园区已在硅谷、牛津、莫斯科、科隆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共享海外创业投资项目与人才资源,为珠海引进海外项目和高层次人才。

目前,仅园区一期就有80多家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3家、累计孵化企业400多家。目前,清华科技园二期G、H座已封顶,未来3年内计划引进企业500家,创新创业人员超过1万人,产值预计超过40亿元,培育5家以上上市公司。

除清华科技园,投用不到两年时间的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研究院成效同样不俗,落户至今,研究院已建成“能源高效利用”“大数据智能识别与智能系统”等10个创新平台,孵化或引入创新型企业超过25家。

重点

向机制和创新生态要动力

从引进一个芯片创业团队,到撬动一个国家级技术实验室落户,珠海清华创新中心只用了短短3个月。

由珠海清华创新中心引进的创飞芯公司落户3个月后,就带来了和中科院微电子所联合成立的“非易挥发存储技术实验室”。数月后,创飞芯正式投产。

据悉,该公司从事非易挥发存储芯片技术开发,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很高,毛利率90%以上,预计3年内产值将超过1亿元。

创飞芯的快速产业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清华创新中心的资金支持。

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创新中心对引进的项目或平台持股5年,结束后获得股权收益。在股权投资的基础上,创飞芯的资金链上还有不少有力支撑。“一是高新区政府与力合科创联合成立了广东清合,专门投资创新项目,破除了事业单位体制束缚;二是我们还帮助引进了一些产业基金投资,撬动社会资本服务创新。”清华创新中心科研平台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得益于企业化的管理机制、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产学研资一体化的创新机制,新型研发机构更聚焦产业发展、更贴近世界前沿、更突出开放创新、更重视国际人才和项目的交流合作,对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珠海新型研发机构努力的方向。

陈再齐介绍,对比传统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可更高效调动各方资源,服务企业、产业和地方经济,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紧密融合,突破传统创新链条各个环节独立性强,容易“断链”的弊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科技“两张皮”的问题。

以清华科技园为例,如今以清华科技园、清华创新中心、清华科技园创投公司、清创空间为核心的生态链效益日显,从技术变成产品的机制更加成熟。

“孵化+投资”运营模式下,目前清华科技园累计投资项目有18个,投资金额达1.7亿元,其中在珠海的投资占总投资的70%,拓邦股份、数码视讯、鸿瑞科技、数字动力等一批企业已上市或挂牌“新三板”。

陈一立分析,决定一个科技成果能否高效转化,既需要提供科技成果的研发机构,具备技术转移条件的生产企业,还需要一个了解市场需求,可提供市场最新资讯的媒介以及对接政府部门,负责解释政策法规等事务的服务机构等。

“新型研发机构往往能扮演这样一个综合型的,集组织者与服务者于一体的角色,更符合技术转化转移的市场规律。”陈一立说,“未来珠海先进院也将在遵循市场与创新规律的原则上,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珠海创新人才集聚,释放创新活力,成为珠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

■案例

中科院来珠海了

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揭牌,围绕三大领域推动资源整合、技术转化和产业发展

在珠海新型研发机构的名单上,今后多了一个带有“中科院”基因的新成员——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下称“珠海先进院”)。

据了解,立足珠海实际,珠海先进院将借鉴深圳先进院的成功运营经验,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微电子材料等新型产业领域,着力打造在粤港澳地区新兴产业领域进行资源整合、技术转化、产业发展的新型平台机构。

借鉴成功的“四不像”经验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是2006年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共建的新型科研机构。作为全省首批创新型研发机构之一,深圳先进院形成“科研、教育、产业、资本”四位一体的微创新体系。

在“中科院”的名片效应下,深圳先进院成立早期就吸纳了一批海归人才。莫斯科经济大学毕业的陈一立就在这里工作了8个年头,直到珠海先进院的成立,他被委任为珠海先进院副院长。

据他介绍,11个年头里,深圳先进院从最初的5人发展至2000人,其中拥有海外经历的人才超过80%。

“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深圳先进院“四不像”的属性,一改传统科研机构要么“太学术”不接地气,要么太接地气、没有研发内容的窘境,既有自身组建的国际学术团队,又搭建平台让科研项目充分对接国内外市场,把创新与创业相链接,研发与产业相结合,成为全国众多新型研发机构范本。

在深圳研究院主要负责专业产业园区运营的陈一立,曾成功组织投资50家科技型企业。在他看来,摒除传统研发机构行政化等条件束缚,深圳先进院胜在项目投入更加自主、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产品需求更加贴近市场。

借鉴并改良深圳先进院的模式,珠海先进院将采用“科研、产业、资本”三位一体的微创新体系,科研方面重点是建立科研体系,争取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和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产业方面主要是围绕研究布局通过技术转化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资本方面主要是通过政府引导,结合资本发展产业投资资金,服务区内企业。

按照规划,珠海先进院将建设一个国际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及大数据计算三个技术平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团队;同时将成立资产管理平台,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

与美国得州医学中心共建医疗孵化基地

位于上海的润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药物研发为主的高科技医药企业,企业研发团队由多名国内外享誉盛名的科学家、教授、院士领衔。

随着珠海先进院的揭牌,润佳和珠海先进院合资组建的珠海中科润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一时间,珠海先进院和来自全国各地企业一起组建的珠海中科徕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也入驻珠海先进院一期项目。

引进技术和项目,是珠海先进院发展的重点,目前该院已成立生物医药中心和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由院士级团队成员带头进行科研项目。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及大数据云计算公共技术平台也已准备就绪,供进驻企业、项目共同使用,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高校合作协议也已签署。

“相比深圳先进院成熟、多元的方向体系,珠海先进院将专注在生物医药领域。”陈一立指出,根据战略定位,珠海先进院有三个重点方向,其中电子信息与大数据计算,也将紧密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来进行相关布局。

目前,珠海先进院正着手从国内外引进更多优秀的生物医药项目。按照计划,今年珠海先进院计划落实孵化企业项目4—5项,引进国内外合作项目2—3项,建设孵化面积3000平方米。2019年底前,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工程中心以及联合实验室2—3个,与企业合作引进产业化项目并成立项目公司5—10个,扩大孵化面积5000—10000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依据中科院的平台优势,目前珠海先进院已取得包括斯坦福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资源,并与美国得州医学中心达成合作共识,双方共建的医疗孵化基地计划年底前落成,以授课培训、项目路演等方式进行双向合作。